请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
二维码
查看手机网站
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上海华海航标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首页
Home
主营业务
Nav
水上设施全寿命周期安全运维服务
Nav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Nav
标准规范
Nav
关于我们
Nav
联系我们
Nav
航标建设与维护服务
船舶信息及监管服务
海洋勘察与测绘服务
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
海洋安全数据服务
水上建(构)筑物保护
海洋环境检测平台
饮用水水源地
中华鲟生物保护
公司简介
新闻动态
Shanghai Huahai Beac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专业化航海安全保障服务供应商
TO PROVIDE YOU WITH INTEGRI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为您提供诚信
优质的服务
航海
安全保障
Maritime Safety Guarantee
中华鲟生物保护
中华鲟
中华鲟(学名:
Acipenser sinensis
):是硬骨鱼纲鲟科的鱼类。常见个体50-300千克,最大个体可达600千克。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
骨鳞
,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
尾鳍
为歪尾型,
偶鳍
具宽阔基部,
背鳍
与
臀鳍
相对
。
腹鳍
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肛门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
中华鲟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以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
夏秋两季,生活在长江口外浅海域的中华鲟回游到长江,历经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击,才回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产后待幼鱼长大到15厘米左右,又携带它们旅居外海。它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
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朝鲜。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
物种简史
中华鲟所属的鲟鱼类都是在距今约1.4亿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
白垩纪
出现的,中国曾在
辽宁北票
晚
侏罗纪
(距今1亿4千万年前)地层中发现过鲟类
化石
,名
北票鲟
。这种鲟只在两体侧有一行
侧线鳞
,其它体表裸露,与中华鲟体披五行鳞者不同。
鲟鱼是鱼类中最濒危的类群之一,63%的种类处于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状态,另外有3个种可能已经绝灭,其余的30%也受到威胁或处于易危或濒危状态,因此,现生的鲟鱼类均被列入红色名录
。
远在公元前1000多年的周代,中国人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中华鲟属硬骨鱼类鲟形目。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世,一直延续至今。
[5]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脊椎动物
,是鱼类的共同祖先——古棘鱼的后裔,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和
恐龙
生活在同一时期。中华鲟由于它们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原始特征,表现出它们既是介于软骨鱼类(鲨鱼等)与硬骨鱼类之间的类群,又是硬骨鱼类中较原始的类群,在鱼类演化史中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华鲟在分类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照物,在
研究
生物进化
、
地质
、
地貌
、
海侵
、
海退
等地球变迁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难以估量的生态、社会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珍稀动物已濒于灭绝。保护和拯救这一珍稀濒危的“活化石”对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都有深远意义。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
据1834年的有关文献记载,中华鲟的
模式产地
是中国。尽管它不是中国特产,但却由于模式产地在中国而出名。后来有人根据当时的中国历史和后人的工作推测是广州。该物种历史记录在韩国西南部和日本九州西部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梨,明江和青塘河中,但除了长江中下段以外,已经从所有这些地区中消失。
中华鲟的分布较广,在中国的渤海的大连沿岸、旅顺、辽东湾、辽河;黄河北部辽宁省海洋岛及中朝界河鸭绿江;山东石岛、黄河、长江、钱塘江、宁波、闽江、台湾基雄及珠江水系等。在长江可达金沙江下游;在珠江水系可上溯西江三水封开,北江达乳源,甚至达广西浔江、郁江、柳江;在海南省沿岸亦产。也见于朝鲜汉江口及丽江和日本九州西侧。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物种。野外生活在中国长江葛洲坝下方。该物种历史上被过度捕捞。在20世纪70年代,该物种的总产卵数量估计为10000个,但在2005-2007年间,中华鲟的总产卵量估计为203-257个。该数据表明,在37年期间,产卵总数减少了97.5%。1981年葛洲坝大坝的建设阻止了该物种的迁徙路线,使其无法到达河流上游的产卵场。只剩下一个产卵场(4公里长的河流),位于葛洲坝水坝下方。此外,2003年
,三峡大坝建在葛洲坝大坝上游40公里处。这改变了水文状况(降低了河流在秋季和冬季的水位)并影响了水温。1983年至2007年期间,超过900万尾半成年鱼(包括幼鱼)被释放到长江以增加数种数量,但对野生种群的贡献被认为不到10%。因此,该物种在《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IUCN)中被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